深耕中国40年、全球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康明斯NYSE:CMI 将目标瞄准了下一个40年。
6月8日,康明斯与东风汽车(600006,股吧)、福田汽车(600166,股吧)、陕汽、柳工(000528,股吧)、重庆机电、无锡动力、胜牌、怡和机器、康豪和天远科技等10家合资合作伙伴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借此,康明斯以推进在华产品开发和运营投入的姿态向公众表明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以攫取新常态下崭新的市场机遇。
康明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兰博文Tom Linebarger 在活动上表示:“经过40年的发展,康明斯中国的业绩已经接近40亿美元。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康明斯在海外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对康明斯未来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平衡”的理念推进合作
尽管目前有部分在华外资企业有撤出中国市场的趋势,康明斯坚信,中国的市场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康明斯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40年代,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逐步开启改革开放之门,康明斯也成为第一批弄潮儿。
作为最早在华进行发动机本地化生产的西方柴油机公司以及在华最大的发动机行业投资者,康明斯及其关联子公司在华累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康明斯在华总计设有30家机构,包括16家独资和合资企业,生产发动机、发电机组、交流发电机、滤清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后处理和燃油系统等产品。
康明斯长期坚持与中国大型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共同发展。40年来,康明斯已经与包括东风汽车、重庆机电、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和柳工集团在内的中国行业领先企业组建了五家发动机合资厂,康明斯24个发动机系列中已有15个在中国本地生产。
兰博文说,目前全球范围内工程机械市场普遍比较低迷,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每个企业都需要重新调整它的市场策略。但是康明斯有三点是不变的:第一,寻找最好的企业,或者跟现有的好的企业伙伴共同推动成功。第二,要把最好的技术应用于、适用于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第三,用新的技术给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三点是支持我们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基础。”
对于合作,康明斯一般是采用50∶50控股。对此,康明斯集团副总裁、负责中国和俄罗斯业务的副总裁曹思德Steve Chapman 的解释是,“康明斯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平衡。”
作为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1986年康明斯将两款发动机技术转让给了东风,包括4B系列3.9升和6B系列5.9升。那时候,曹思德第一次代表康明斯到中国。去年3月底,合作双方成立东风特种商用车有限公司,核心是将专用车/特种车以及经济型商用车业务打造成除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第三大商用车业务板块。
康明斯副总裁王宁说,康明斯“全力支持东风商用车各个板块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们在产品优化、市场推广,一直到网络的开拓方面,大家形成真正的协同效应。”王宁目前也是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对于产品,康明斯的观念是一定要国产,而且国产化率越高越好。最早康明斯是利用进口机器满足新的市场,然后马上开始找合资伙伴在国内生产,因为从国外进口零件,然后在国内装配,成本肯定太高。
适合市场的要求是康明斯另外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最典型的就是在福田康明斯生产的ISG系列,曹思德对ISG的成功非常自豪:“从5年前开始设计,今年进入市场,就快速取得了成功。第一,我们的目标是成本跟当地发动机一样低,第二,性能更强,可靠性、耐久性、油耗、换油周期等都更高。从去年底开始进入市场,今年已有大量的销量,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
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全球视野
对于中国市场,康明斯有非常明确的规划和战略布局。“我们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制造2025》是高度协同的。”康明斯在中国的未来战略,兰博文认为,在中国还会进一步来平衡是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康明斯需要通过技术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来帮助发展经济的同时,给卡车提供更好的性能优势,能够进一步降低排放,提高效率。康明斯在技术上的投入会持续加强,这仍然是康明斯的发展方向。另外是利用新技术,包括远程诊断、远程监控等,参与到大数据时代互联互通的浪潮中。
康明斯副总裁、中国区的首席技术官彭立新博士表示,“康明斯强调要适合中国市场的战略,所以我们开发的技术是本地化,但是这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为康明斯要变成一个全球公司,所以我们做的技术在中国开发以后要走向全球,比如我们做ISF技术,我们面对中国市场开发,但是最终这个产品是走向俄罗斯、走向巴西、走向全球,ISG也是一样。所以康明斯技术投资不是在中国投资,而是在全球投资,中国只是它的一个点。”
“我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见证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飞速进步,亲历了康明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们将信心满满地昂首跨入下一个40年。”曹思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