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时髦的词无疑是经济新常态。但经济新常态不是负增长,也不是低增长,更不是高增长,经济新常态要的是正常的增长,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增长,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增长,是健康的增长,是我们期望达到的一种增长。
在这一轮新常态下,汽车行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得与以往十分不同。以往在经济出现下行的时候,汽车业还能够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甚至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但这一次却出现了负增长。它并不是经济新常态所希望出现的增长,而是一种特殊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这种特殊常态能不能持久,是人们关心的。难道中国汽车产业真的要终结增长时代了吗?难道中国汽车产业真的要终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火车头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火车头的时代了吗?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经济新常态是经济调整之后新的、健康的、正常增长的常态,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出现的负增长与经济新常态的要求是不符合的,是客观的、综合的、系统的历史性原因造成的。这种负增长是短期的,是暂时现象,对此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更不能丧失勇气,对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发展前景的信心出现动摇。
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种增长不是高增长,而是在工业化后期的正常增长。应当说,中国工业化在前期出现的高增长也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特殊的体制条件、特殊的国情条件造成的。在高增长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第二产业异军突起带头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第二产业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高增长,恰恰为今天埋下了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伏笔。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负增长,正是工业化高增长过程中的成本付出和成本补偿。
对此,我们必须将其放在经济客观规律的角度来认识。经济必然有周期性波动现象,我们都希望经济能够不出现周期性波动,但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都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客观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府的宏观调控、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在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历史时期起重要作用,但是客观规律是无情的、不可抗拒的,经济终归要回到正常形态,回到客观规律的轨道上。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多年高增长。如果说正常,是由于过去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得太慢;如果说不正常,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化过程出现了畸形发展,从而使汽车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超高速增长,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